中国酒业新闻网
在刚结束的2025年春季糖酒会上,酒业的竞争焦点已从高端市场转向百元价位带:洋河高线光瓶酒焕新登场;西鸽酒庄推出战略单品N18,布局葡萄酒大底座市场;仰韶酒业则推出多款光瓶新品,试水大众消费领域······这场转型背后,既是消费分级趋势的必然结果,也映射出行业价值体系的深层重构
毫无疑问,历经两年行业调整期,消费者从追逐品牌符号转向追求“质价比”,300元以下价格带的市场规模占比已攀升至43%,其中,百元价位带更以年均15%的增速领跑,成为酒企必争之地。
而汾酒玻汾的“一骑绝尘”,恰好印证了这一市场规律:其以纯粮固态发酵工艺打破百元价位带的“品质天花板”,通过光瓶设计剥离冗余包装成本,将每分钱都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品质体验。
更关键的是,玻汾连续三年的抖音挑战赛与“神仙喝法”创新,成功将白酒饮用场景延伸至年轻人聚餐、户外露营等日常场景,实现品牌年轻化与消费场景的双向破圈。这种“品质普惠化”与“场景日常化”的双重突破,重新定义了大众消费的核心价值。
此外,小郎酒以100ml小瓶装、45度兼香切入餐饮即饮场景,通过“高频消费+场景绑定”构建差异化优势,这种“小而美”模式,也为名酒下沉和区域酒企聚焦提供了可行路径。
二者殊途同归地证明,在消费分级时代,成功产品的终极竞争力不在于规格参数的多少,而在于能否将产品形态升维为文化符号,在特定场景中触发消费者的情感共振,成为某种生活方式的载体。
相比之下,头部酒企在大众市场的不温不火,则暴露了行业转型期的结构性矛盾。传统名酒企业虽纷纷推出百元价位产品,却难以复刻玻汾的成功路径,其症结在于战略定位的撕裂:一方面,要维护高端产品的品牌溢价;另一方面,又试图在强调性价比的大众市场分羹,这种矛盾导致资源投放与市场需求的错位。渠道端的利益博弈更是形成隐形掣肘——经销商基于利润考量,更倾向于推广高毛利的高端产品,致使大众价位产品在终端陈列、推广资源上处于弱势。更深层的困境则在于品牌叙事惯性,传统名酒在社交媒体互动、场景创新上的滞后,使其难以触达追求“悦己消费”的新生代客群。
当前,酒业竞争进入深水区,是红海的地方也是蓝海,而突围的关键在于重构价值坐标系。进一步说,酒企面临的不仅是产品层面的较量,更是整个价值创造体系的升级挑战。这样的竞争终局,或将催生大众价位带新的行业秩序:那些既能坚守品质底线,又善于用创新叙事连接新生代消费者的品牌,有望开辟新天地。
而这一切的底层逻辑,在于消费认知的重塑——当“少喝酒、喝好酒”成为共识,酒企必须证明其百元产品不是高端系列的“简配版”,而是具有独立价值主张的消费选择。
毫无疑问,大众消费带争夺战已起,究竟还有谁将扛起“百元大单品”大旗?我们拭目以待。